BASE 理论用于描述分布式系统中的数据处理特性,下面我重点详解BASE 理论的3大要素@mikechen
BASE理论
BASE 是指以下三个概念的首字母缩写:基本可用(Basically Available)、软状态(Soft State)、最终一致性(Eventual Consistency)。
如下图所示:
下面我分别重点详解分布式base相关的:基本可用(Basically Available)、软状态(Soft State)、最终一致性@mikechen。
基本可用(Basically Available)
BASE 理论中的 基本可用(Basically Available),是指在分布式系统中,系统可以在面对部分故障的情况下保持基本的可用性。
BASE 理论认为分布式系统在某些情况下,为了保持可用性,可能会牺牲一部分的一致性。
这意味着即使系统中的某些部分出现故障,仍然能够保持基本的可用性,允许部分用户继续访问系统。
基本可用性的例子包括:
1、部分节点故障
如果分布式系统中的某些节点出现故障,基本可用性允许系统继续工作,而不是因为故障节点而完全瘫痪。
2、延迟
在面对网络延迟等问题时,系统可以继续提供服务,而不必等待所有节点都同步。
这种情况,可能导致某些用户在一段时间内看到的数据不一致,但系统仍然可用。
3、读写分离
基本可用性也可以通过读写分离来实现,即使在写操作期间出现一些问题,读操作仍然可以继续,保持用户对数据的访问能力。
软状态(Soft State)
BASE 理论中的软状态指的是系统中的数据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,而是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的。
软状态概念的核心在于:在分布式系统中节点之间的通信可能会有延迟,导致节点之间的数据状态不一致,系统可以容忍一段时间的数据不一致,直到最终达到一致状态。
软状态的例子包括:
- 副本之间的延迟: 在分布式系统中,如果某个数据副本由于网络延迟导致数据同步滞后,那么在一段时间内不同的副本可能会看到不同的数据状态;
- 节点故障: 如果系统中的某个节点出现故障,那么在恢复之前,其他节点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看到数据不一致的状态;
- 数据更新冲突: 在分布式系统中,由于并发写入操作,不同的副本可能会出现数据更新的冲突,导致一段时间内的数据不一致。
最终一致性(Eventual Consistency)
BASE 理论认为,分布式系统不需要实时的强一致性,而是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同步和协调,最终达到一致的状态。
即使系统中的不同节点之间存在一段时间的数据不一致,最终它们会在某个时刻达到一致状态。
最终一致性的特点包括:
1、异步数据同步
分布式系统中的数据副本可能是异步同步的,这意味着某个数据的更新操作在某些节点上可能会有延迟,导致一段时间内的数据不一致。
2、局部一致性
最终一致性允许不同的数据副本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局部一致性,即在特定的节点上数据可能不同,但系统会通过后续的同步操作将数据达到全局一致性。
3、协调和修复
最终一致性通过协调和修复机制来解决数据不一致的问题。系统会周期性地检查数据副本,发现不一致并尝试将其同步。
4、业务需求
在某些应用场景下,强一致性的要求可能会影响系统的可用性和性能。
最终一致性通过权衡可用性、性能和一致性,使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实际业务需求。
与 ACID 理论不同,BASE 理论更适用于大规模分布式系统,特别是互联网应用,其中可用性和性能通常比严格的一致性更重要。
BASE 理论允许在一些情况下牺牲一致性,以换取更高的可用性和性能。
陈睿mikechen
十余年BAT架构经验,资深技术专家,就职于阿里、淘宝、百度等一线互联网大厂。
关注「mikechen」公众号,获取更多技术干货!
后台回复【面试】即可获取《史上最全阿里Java面试题总结》,后台回复【架构】,即可获取《阿里架构师进阶专题全部合集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