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内部类?
在Java中,可以将一个类定义在另一个类里面或者一个方法里面,这样的类称为内部类。
public class OuterClass {
private String outerField = "Outer Field";
public class InnerClass {
public void display() {
System.out.println("Accessing: " + outerField);
}
}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OuterClass outer = new OuterClass();
OuterClass.InnerClass inner = outer.new InnerClass();
inner.display();
}
}
内部类可为静态,可用protected和private修饰,而外部类只能使用public和缺省的包访问权限。
Java四大内部类有哪些?
Java内部类分别有:成员内部类、局部内部类、匿名内部类、静态内部类,接下来将分别介绍。
1.成员内部类
- 就是位于外部类成员位置的类,与外部类的属性、方法并列。
- 成员内部类作为外部类的成员,可以访问外部类的私有成员或属性。(即使将外部类声明为private,但是对于处于其内部的内部类还是可见的。)
- 用成员内部类定义在外部类中不可访问的属性,这样就在外部类中实现了比外部类的private还要小的访问权限。
注意:内部类是一个编译时的概念,一旦编译成功,就会成为完全不同的两类。
对于一个名为outer的外部类和其内部定义的名为inner的内部类。编译完成后出现outer.class和outer$inner.class两类。
①代码例子
public class Demo1 {
innerclass in=new innerclass();
//在成员内部类所在的外类中实例化成员内部类
public void outf() {
in.inf();
//因为in是成员内部类的实例化,所以才可以调用
}
class innerclass{
//成员内部类
int y=0;
public innerclass() {
//成员内部类的构造方法
}
public void inf() {
System.out.println("内部类方法y="+y);
}
}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Demo1 iDemo1=new Demo1();
iDemo1.outf();
Demo1.innerclass j= iDemo1.new innerclass();
//非外部类位置成员内部类实例化的方法(即首先要实例化一个外部类)
Demo1.innerclass k=new Demo1().new innerclass();
//实例化外部类和构造内部类一起写
j.inf();
}
}
②.作用
数据安全,如果我们的内部类不想轻易被任何人访问,可以选择使用private修饰内部类。
这样我们就无法通过创建对象的途径来访问,想要访问只需要在外部类中定义一个public修饰的方法,间接调用。
这样做的好处就是,我们可以在这个public方法中增加一些判断语句,起到数据安全的作用。

2. 局部内部类
- 定义在一个方法或者一个作用域里面的类。
- 局部内部类中不可定义静态变量,可以访问外部类的局部变量(即方法内的变量),但是变量必须是final的。
①. 代码例子
public class Demo2 {
public outinterface action(String x) {
//要把这个类返回出去,就需要通过接口,因为内部类在外部作用域中不存在
class innerclass2 implements outinterface{
public innerclass2(String s) {
s = x;
System.out.println(s);
}
}
return new innerclass2("do");
}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Demo2 demo2=new Demo2();
demo2.action("局部内部类");
}
}
interface outinterface{
//专门用来给局部内部类做向上转型的父接口的操作
}
局部内部类只能在所在的方法体作用域内进行实例化,而如果要在所在方法体返回该类,就要通过接口向上转型的操作。(如同上处代码)
②. 作用
在某些情况下,某些业务逻辑需要临时处理,这些业务逻辑只在这里使用又可以封装成一个类的话,而又没必要重新建个文件,所以可以这写一个局部内部类来处理。
3. 静态内部类
静态字段的内部类,和静态方法并列。
①代码例子
public class Demo3 {
static int x=100;
static class innerclass3 {
void action() {
x=1;
//x必须是静态字段
}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System.out.println("我是静态内部类");
}
}
}
②.作用
提供调试作用。我将main方法写在静态内部类中,生成.class文件后,调试代码在静态内部类当中,当我删除静态内部类后,其他人仍然可以使用我的外部类。
4. 匿名内部类
- 一个没有名字的类,是内部类的简化写法。
- 本质:其实是继承该类或者实现接口的子类匿名对象。
①代码例子
1)示例一
//代码示例一
public class Demo4 {
public Outinterface2 action() {
//return new innerclass2(); ①
return new Outinterface2() {
//②
private int i = 0;
public int getvalue() {
return i;
}
}
;
}
}
interface Outinterface2 {
}
class innerclass2 implements Outinterface2{
//①
private int i = 0;
public int getvalue() {
return i;
}
}
2)示例二
//代码示例二
interface Inner {
public abstract void show();
}
class Outer {
public void method(){
new Inner() {
public void show() {
System.out.println("HelloWorld");
}
}
.show();
}
}
class Test {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Outer o = new Outer();
o.method();
}
}
//如果匿名内部类中有多个方法又该如何调用呢?
Inter i = new Inner() {
//多态,因为new Inner(){}代表的是接口的子类对象
public void show() {
System.out.println("HelloWorld");
}
}
上述代码①和②的作用是相同的。由此也可以解释一下匿名内部类的作用。
②. 作用
我们在开发的时候,会看到抽象类,或者接口作为参数。
而这个时候,实际需要的是一个子类对象,如果该方法仅仅调用一次,我们就可以使用匿名内部类的格式简化。
匿名内部类使用原则
1.匿名内部类不能有构造方法。
2.匿名内部类不能定义任何静态成员,方法和类;
3.匿名内部类不能使用public,protected,private,static;
4.只能创建匿名内部类的一个实例;
5.一个匿名内部类一定时在 new 后面,用其隐含实现一个接口或实现一个类;
6.因匿名内部类为局部内部类,所以,局部内部类的所有限制都对其有效;
7.内部类只能访问外部类的静态变量或静态方法;
8.内部类当中的 this 指的是匿名内部类本身,如果使用外部类中的 this,则“外部类.this”。
mikechen睿哥
10年+一线大厂架构实战经验,就职于阿里、淘宝等一线大厂,操盘多个亿级大厂核心项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