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服务是大型架构的基石,下面详解微服务部署技术@mikechen
微服务多实例部署
微服务多实例部署,这种部署方式非常直接,直接在多台物理机、或虚拟机上复制并运行同一个微服务的多个实例。
如下图所示:
优点:
简单直观:直接在多台虚拟机/物理机上运行服务进程。
易于快速上线:不需要复杂的容器平台,运维门槛低。
缺点:
资源利用率低:不同服务进程之间无法充分共享硬件资源。
部署复杂:依赖人工或自研脚本,难以实现弹性伸缩。
应用场景:
中小型企业,系统规模不大,快速交付比自动化更重要。
微服务容器化部署
将微服务、及其依赖打包为容器镜像(如 Docker),在容器运行时中启动单个服务实例。
容器提供了轻量级的进程级隔离、与一致的运行环境,如下图所示:
优点:
环境一致:容器镜像保证开发、测试、生产一致性。
轻量隔离:比虚拟机更高效,避免服务冲突。
部署效率高:镜像构建 + 一键启动,交付流程标准化。
迁移方便:跨环境、跨云平台迁移容易。
缺点:
运维复杂度提升:需要学习 Docker、镜像构建、安全加固等。
应用场景:
中大型互联网应用,需要快速交付、频繁迭代。
微服务Serverless部署
将业务拆成函数或事件驱动单元,部署到平台(如 AWS Lambda、阿里云函数计算等)。
如下图所示:
按调用计费、由平台自动伸缩与管理运行时,缺点:调试困难,比如:本地模拟云环境复杂。
适合:流量波动大、不确定的业务(活动抢购、IoT、API 网关)。
微服务容器编排部署
在容器化基础上,用编排平台(Kubernetes等)管理容器的部署、调度、弹性伸缩、服务发现与自愈。
如下图所示:
自动化管理:容器调度、负载均衡、滚动升级、回滚等全套功能。
弹性伸缩:可根据流量自动扩容缩容。
但是,学习曲线陡峭:K8S、Service Mesh、CI/CD 体系建设复杂。
运维成本高,需要专门的 SRE/DevOps 团队。
适合:大型企业/互联网公司,微服务数量达到上百上千…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