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布式通信是大型架构核心,下面我详解分布式通信@mikechen
分布式通信
在单体应用中,模块之间可以通过方法调用完成交互。
而在分布式架构下,必须通过网络通信,进行远程调用(RPC:Remote Procedure Call),也就是分布式通信。

分布式通信 的核心目标是:“让远程调用像本地方法一样简单。”
分布式通信实现
分布式通信的底层实现,主要由 三大核心模块 构成:

1.传输协议层(Transport Layer)
定义服务间数据的传输方式。
常见协议:
HTTP/1.1、HTTP/2;
TCP、UDP;
自定义二进制协议.
HTTP/2 因支持 多路复用、流式传输、头部压缩,在现代框架中成为主流(如 gRPC)。
2.序列化机制(Serialization)
用于将内存中的对象结构转换为可传输的字节流。
常见序列化方案:
| 序列化格式 | 特点 |
|---|---|
| JSON | 文本化、人类可读,性能一般 |
| Protobuf | 二进制、高性能、跨语言 |
| Hessian | Dubbo 默认序列化,兼容性好 |
| Thrift Binary | 高压缩率、效率极高 |
序列化机制的选择会显著影响通信性能与跨语言能力。
3.服务发现与治理
在分布式系统中,服务节点会动态伸缩或下线,通信前必须自动发现目标地址。
常见实现:
注册中心(Nacos、Eureka、Consul、Zookeeper);
负载均衡(Ribbon、LoadBalancer、Dubbo内置机制);
熔断限流(Sentinel、Hystrix);
分布式通信框架

gRPC
gRPC 由 Google 发起,以 HTTP/2 为传输层并采用 Protocol Buffers(protobuf)作为接口定义与序列化格式。
其优势在于低延迟、高吞吐以及对流式通信的原生支持,适合要求高性能与多语言互通的系统。
Dubbo
Dubbo 起源于阿里巴巴,是 Java 生态中成熟的 RPC 框架,强调高扩展性与丰富的服务治理能力。
Dubbo 支持多种协议与序列化方式,并内置注册中心、路由、限流、容错等机制,方便企业级分布式系统的治理与运维。
其在 Java 环境下集成便捷,但跨语言支持相对弱于 gRPC 与 Thrift。
Thrift
Thrift 由 Facebook 开发,是一个支持多语言的接口定义与 RPC 框架。
既包含 IDL(接口定义语言),也包含多种传输与序列化插件。
Thrift 的可扩展性强,适用于需要跨多种语言环境互操作的场景。
其设计灵活,但在生态治理(如服务发现、熔断、监控)方面通常需要与其他组件配合使用。
OpenFeign
OpenFeign 是基于声明式接口调用的客户端框架,常与 Spring Cloud 结合使用以实现微服务间的简洁调用。
Feign 通过注解方式定义远程接口,强调开发体验与快速接入,底层可以与 Ribbon、Eureka 等组件配合完成负载均衡与服务发现。
它更适合以 HTTP/REST 为主的微服务架构,但在高性能或复杂协议需求下可能不如 gRPC 或 Dubbo。
mikechen睿哥
10年+大厂架构经验,资深技术专家,就职于阿里巴巴、淘宝、百度等一线互联网大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