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服务架构模式详解(4大架构模式)

微服务是大型架构的核心,下面我重点详解微服务架构模式@mikechen

微服务聚合方案

通过聚合层(聚合器)调用多个微服务,整合它们结果后对外提供统一服务。

微服务架构模式详解(4大架构模式)-mikechen

优点

简化客户端交互:客户端只需与聚合服务通信,降低客户端复杂性。

统一接口:聚合服务提供统一API入口,便于前端或外部系统调用。

缺点

单点故障风险:聚合服务若宕机,可能影响整个请求链。

性能瓶颈:聚合服务需等待所有依赖服务的响应,延迟可能累积。

复杂性增加:聚合服务需处理跨服务的数据一致性和错误处理。

应用场景

多个微服务数据需要组合展示的场景,如前端聚合接口。

 

 

微服务共享方案

多个微服务,共享访问同一数据库、或者缓存资源。

微服务架构模式详解(4大架构模式)-mikechen

优点

数据访问简单:服务直接查询共享数据库,无需额外API调用。

实现快速:适合从单体架构迁移到微服务,保留原有数据库结构。

事务一致性:共享数据库支持强一致性事务(如ACID),适合事务性需求。

缺点

破坏微服务自治原则,服务间强耦合,不利于服务独立部署和演进。

应用场景

传统单体系统向微服务转型的过渡期。

不推荐在新建微服务时采用。

 

微服务代理模式

通过一个代理层(如API网关),处理客户端请求,代理层负责路由、认证、限流等功能。

并将请求转发到后端微服务,API网关是微服务的统一入口。

微服务架构模式详解(4大架构模式)-mikechen

优点

灵活处理客户端调用逻辑,减少客户端复杂性。

代理层可以做协议转换、请求合并、路由控制等。

缺点

代理增加额外网络跳转,带来延迟。

代理过于复杂时,难以维护。

 

 

微服务异步消息模式

微服务间通过消息队列等异步方式通信,避免同步调用带来的阻塞。

比如:微服务通过消息队列(如Kafka、RabbitMQ)异步通信。

一个服务发布消息到队列,其他服务订阅并处理消息,实现解耦和异步处理。

微服务架构模式详解(4大架构模式)-mikechen

优点

提高系统解耦,增强容错和异步处理能力。

减少请求等待时间,提高吞吐量。

缺点

调试和跟踪复杂,异步逻辑难维护。

需要额外消息基础设施,增加系统复杂度。

不适合实时或强一致性场景。

应用场景

事件驱动、异步处理场合,如订单处理、日志收集。

评论交流
    说说你的看法